7月20日,株洲石峰区田心街道泉塘湾社区的中小学生齐聚居委会,一起学习剪纸技艺。79岁的退休工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映明亲自为学生们义务授课。
爱好剪纸,用剪刀记录时代
1958年,18岁的李映明从家乡广西桂林来到株洲,当上了一名铁路工人。
当年,全国首台机车试制成功,李映明目睹庆祝场景,深受感染。于是用从母亲处学来的剪纸技艺,以满腔热情创作了自己的首幅剪纸作品《电力机车出厂》,深受好评。
刚参加工作一年,李映明被安排专门从事电影放映工作。那个年代没有喷绘打印设备,每一部新电影放映前,李映明都尝试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宣传海报,这在当时独树一帜。所创作的电影海报《人生果》《熊猫历险记》在评选中获奖。
工作之余,李映明常深入工厂生产一线写生,回家后再把生产现场的劳动场景转化成一幅幅剪纸作品。
上世纪70年代,因备战备荒,工厂常组织各种防空演习,生产设备等需要搬入防空洞。李映明根据当时全民备战的场景创作巨幅剪纸作品《地下长城》,上面近百个人物形象无一雷同。
在铁道部门掀起的“树先进、学典型,向劳模刘昆师傅学习”活动中,他创作了《青年良师》;在提倡“讲、学、帮、做”的活动中,他创作了《流动图书站》《我们爱科学》;在国家申奥成功之际,他创作了《福娃贺喜》,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在神五飞天、全国上下欢欣鼓舞之际,他创作了《普天同庆》,并在人民大会堂展出。
枫叶为纸,技艺走出国门
60年来,李映明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剪刀,创作反映不同年代的剪纸作品600多幅。即便身处国外,他仍坚持剪纸。
2014年,李映明到加拿大探亲。在探亲期间,他闲不住,拿着画笔画板到处写生。
当地常落有枫叶。李映明捡起枫叶琢磨着以树叶代替纸,在上面剪刻。作品一出,让当地居民非常惊讶,他的剪纸技艺很快受到当地媒体关注。一名加籍华人主动联系李映明,为他出版了《生命的音符》剪纸作品集。
同年7月,李映明还受邀在加拿大举办了个人剪纸艺术展,并参加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会。
父女搭档,传承剪纸技艺
2017年,李映明在株洲市图书馆成功举办个人剪纸展览。2018年5月,“李映明剪刻纸艺术”入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映明、李伟静父女俩双双入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李伟静自幼跟随父亲李映明学习剪纸技艺,目前研习剪纸已有30年,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2017年起,她坚持陪同父亲一起开展公益授课。目前,父女俩已在社区、学校、企业、福利院等开展公益授课60余场。
“要教会更多的人剪纸技艺。”李伟静说,这也是父亲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