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血液里的英雄情节
Tue Jan 22 00:00:00 GMT+08:00 2019剧评者:​人民日报记者 郑海鸥

 “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在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英雄,是引领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灯塔。去年以来,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英•雄》在株洲持续上演,截至目前,演出已突破40场、观众5万人次,“来株洲看《英•雄》”,已成“流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的首场演出,《英•雄》连演两场,赢得了首都观众、专家和媒体的广泛好评。


在文化娱乐生活如此丰富多元的当下,一部红色题材的民族歌剧,如何能收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民族歌剧创作的探索方兴未艾,《英·雄》的成功,无疑给新时代民族歌剧的创作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

 

23.JPG

 

为什么要创排《英·雄》?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礼赞英雄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如何贯彻落实系列重要精神,出人出戏出作品,成为各地都力图破解的重大课题。


株洲有红色基因的传承。株洲是一块红色的沃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何孟雄就是其中一位。缪伯英(英)是何孟雄(雄)的妻子,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英雄”夫妻积极投身群众运动、不畏白色恐怖,革命中,两人先后英勇就义,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这对英雄伉俪的革命事迹就是非常好的素材。


株洲有浓厚的歌剧传统。株洲是第一届歌剧节的举办之地,素有“音乐之城,歌剧之乡”的美称,诞生了荣获文华大奖的歌剧《从前有座山》、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歌剧《沥沥太阳雨》等经典作品。这些积淀为株洲的歌剧创作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红色基因+民族歌剧”,歌颂英雄必然产生“化学反应”。


几年前,本剧出品人、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主任肖鸿斌“送戏下乡”时,听闻了两位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他意识到,这段历史应该被铭记、被歌颂和传承。4年间,肖鸿斌不分寒暑,在各地广泛搜寻两人的历史资料,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初步的剧本创作。


2017年,歌剧《英•雄》从全国143部歌剧中脱颖而出,入选文化部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中9部重点扶持剧目。评委表示,《英•雄》以历史事实为背景,塑造出一对可歌可泣的“英雄夫妻”,是一个很好的红色题材,凝聚了正能量;也相信“音乐之城,歌剧之乡”的株洲有实力创作一部优秀的歌剧。

 

A22A4084.JPG

 

《英·雄》为什么“好看”?


用“舶来品”的歌剧形式讲述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塑造鲜活的人物、讲述丰满的故事来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旋律而非说教式呈现,让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爱听爱看,其难度不言而喻。《英•雄》是如何做的呢?


深刻感悟历史。总书记曾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红色题材歌剧创作不能架空历史,更不能随意改写历史,也不能脱离艺术性,必须熟悉历史、深入生活,从而确立结构剧情、塑造人物。《英·雄》的导演、主演、作曲、服装、化妆等人员,多次深入革命前辈生活和战斗的一线,了解英雄故事、体悟革命情怀。“要感动观众,必须首先感动自己。”最终,演职人员把革命岁月的青春、热血、理想、信仰贯穿全剧,焕发出强烈的震撼力。


创编精彩音乐。歌剧要好听易传唱,不仅要有好故事,更要有好音乐。民族歌剧需要有歌剧内核,更须坚守民族文化本体。《英·雄》在学习借鉴西方歌剧的同时,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剧35个唱段运用了大量湘东民歌、花鼓戏元素,也加入了大筒、唢呐等民族乐器,民族味道十足。实际上,“中西合璧”的艺术创作,客观上也为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炫丽舞美。当前来看,民族歌剧要获得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青睐,带来视觉震撼也是重要方面。本剧的舞美宽度达到27米、纵深18米,舞台还加装了27米长、高9米的LED曲屏,很好地渲染了舞台气氛。舞台还突破了90度的观赏限制,达到180度的广角。通过光效、多媒体现代艺术等,《英·雄》的演绎更加美轮美奂、气势磅礴,融合释放出全新的美学体验。


如此大型的舞台演出,没有精诚合作肯定无法演绎精彩。演职人员以英雄的精神来排演《英·雄》。缪伯英父亲的扮演者,一边输液一边排练;编剧张林枝为了修改剧本,甚至住进了医院;去年年底,主演王丽达几乎推掉了一切演出,专心排练《英·雄》。众志成城、功不唐捐,《英·雄》获得了成功,同时也锻炼和提升了全团演员的艺术水平,目前,戏剧传承中心的B角、C角都已形成“战斗力”。

 

A22A4089.JPG

 

《英·雄》为什么要演下去?


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一段时间以来,为获奖而排戏,为完成任务、得到资金支持而排戏,因此匆忙上马、浮于表面的创作还比较普遍;即便是涌现出不错的作品,演几场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现象也不在少数。


反观《英·雄》,数年磨一剑,到现在依然在演中改、改中演,不断提高;本地演出已突破40场、观众5万多人次,并将开启全国巡演……看英雄、论英雄、做英雄,已经成为株洲的“流行趋势”和对外品牌。


演下去,基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民族歌剧《英·雄》诞生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时期,诞生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它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崇高的价值引领和壮阔的美学品格,讴歌了第一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和人格之美,对于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对于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都具有重要价值。当前,株洲市委市政府将《英·雄》作为全市“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的主题教育辅助教材,全市党员踊跃观看,意义深远。


演下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不懂得珍惜和尊重英雄的民族同样是可悲的民族。网络上各种调侃、戏谑、丑化英雄的事件屡屡出现,极大地伤害了广大人民的感情。爱国主义从来都是我国的主旋律,崇拜英雄也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扬的优秀传统,人民群众更渴求看到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传扬英雄的优秀文艺作品。《英·雄》的诞生适逢其时,刮起了一阵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的强大风气,起到了为英雄正名、扬名的积极作用。

 

演下去,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英·雄》不呆板不说教、有情感有情怀,老中青三代皆宜。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讲,充满励志奋斗、自强不息。正如该剧总导演黄定山谈道的,《英•雄》十分“年轻、时尚、潮流”,它讲述的是革命年代最时尚、最具先进理念的一群年轻人的青春热血故事,堪为当代青年楷模;这群革命者追寻真理、不懈奋斗,这也是当代青年的潮流。现在,每场演出基本座无虚席,鲜有观众中途离开,演出完的谢幕更是长达十几分钟、半小时,各年龄段的观众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热情。


演下去,放眼深远的艺术追求。好苗子就要细心呵护,好坯子需要反复打磨。《英·雄》的不断打磨、持续提升,还源于主创团队创造经典的意识。《英·雄》团队正在观众的检验中、历史的淘洗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地进步,为的是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