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线下展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
发布时间 : Fri Jun 24 17:19:10 GMT+08:00 2022 来源:炎陵县图书馆
线下展映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年华易老,技·艺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下展映。
本次展映分上下两场,分别放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东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陈永才、口技代表性传承人牛玉亮记录片,让观众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发展和传承的不易,也对非遗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共100余人参加。
上午场:剪纸(广东剪纸)陈永才
下午场:口技 牛玉亮
非遗传承人介绍
陈永才,1943年出生,男,汉族,广东南海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广东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
佛山剪纸源自中原,随着佛山当地民俗风情及手工业、商业而发展起来,分为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写料剪纸、铜凿剪纸四大类。陈永才青年时进入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学习剪纸,师从剪纸艺人梁朗生,全面掌握佛山剪纸制作的各个环节,他的剪纸作品线条纤细流畅、玲珑剔透、题材广泛、形式新颖,以多变的表现手法令剪纸作品富有生命力,代表作品有《三八潜水队》《百花齐放》《鹤日图》《果实累累》《万象春》等。
牛玉亮,1938年出生,男,汉族,北京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口技代表性传承人。口技属乔装类杂技项目,主要运用人体的口、齿、唇、舌、喉等部位,用复杂的发声方法,模仿风雨雷电、动物鸣叫、乐器等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该项目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人们为了狩猎而进行的声音模仿。
旧时口技在屏障后表演,称“隔壁戏”,清末由幕后走向舞台。牛玉亮自幼酷爱口技艺术,1956年拜上海杂技团口技表演艺术家周志成先生为师,并深得师叔孙泰的培养。1960年进入北京杂技团,后进入中国杂技团,担任口技演员,直至退休。从艺以来,牛玉亮先后到50多个国家演出100余次,撰写出版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口技专著《中国口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