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会写写字,种种菜养养花,动与静相结合”,王庆阳女士脸上露出恬淡的笑容。
王庆阳,1971年出生于株洲,现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株洲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荣获《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视觉沧江》艺术大赛书法成人组三等奖,入展湖南省“人口杯”暨首届“李东阳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大赛作品展。
恋上书法是从小受家庭影响,也因年幼时一句倔强的玩笑话。王庆阳的父亲很爱书法,擅长行书,一直培养姐姐写字,师从于丁华成老师,当时正上中学的王庆阳也耳濡目染,对书法了解了一些。
一次,在姐姐参加的一个书法展上,王庆阳被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吸引,心里说不出的崇拜但却又骄傲地说:“这字我练的话也能写”,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顺势激将,从此,书法便成了王庆阳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此次“扇面·善心 与爱同行”书法作品中,小篆体为数不多,王庆阳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其作品获得最具人气扇面作品第三名。“小篆独有的古朴典雅气质让我很着迷”。
一次在姐姐家的书柜里找到了一本字帖,是邓石如的小篆,它的古朴典雅,独特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王庆阳,她便把字帖拿回家临习,从此与小篆结缘。王庆阳仔细琢磨它的一笔一划,直到现在对小篆仍旧情有独钟。别人学书法,都不走弯路,两三年就出成绩,而王庆阳却没有拜过师,这一过程走了十几年。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慢慢走着也不全是坏事。等到某一天突然通了,以前的积累便有了意义。

在谈及书法创作过程时,王庆阳调侃自己也是位强迫症患者,在笔、墨、纸到书写内容的选择上都非常挑剔,每一个字风格如何统一、线条如何完美、章法如何布局,王庆阳都无比严谨。
在书写的时候更讲究,“我基本一笔不理想就会重新开始”。准备作品不像平时练习,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去一遍遍让它完美。王庆阳对待书法极其认真,有时一个字会练上百余次,“有些字写上多遍后都快不认识了!”王庆阳坦然的笑着。

很多人认为学习书法太难,耗时长,进步慢,“欲速则不达”,王庆阳说,书法需要长时间临习,且不仅仅是笔头上的功夫,还需要各方面知识的大量积累,有足够的过程,才会更有意义和收获。
王庆阳喜欢从古人的碑帖中去吸取营养,能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时常令她感到非常愉悦,要是朋友喜欢就会直接送给朋友,能被人欣赏也是件快乐的事,她很享受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那份激情,最大愿望是自己的作品能有机会上国展。

王庆阳的书写台
写字也与心情有关。“字会反映出你的情绪”,王庆阳在心情不好时会看帖不动笔,等心情静下来时才会提笔写字,在写字过程中,心情就会越变越轻松,在王庆阳心目中,书法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
怎样让书法更接地气,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欣赏书法艺术,是王庆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得知有“扇面·善心 与爱同行”——株洲市首届扇面书法展活动举办时,王庆阳心里想:“我一定要参加”,能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去帮助贫困学子,这让她感到十分幸福,“这也使得书法作品更价值和生命力”!

在“扇面·善心 与爱同行”扇面作品展的参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