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鉴于此,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肃课题。
对非遗项目进行专业化的商业开发,将“久居深闺”的非遗牵入市场,带进当下的日常生活,让传承了百余年的非遗技艺重新焕发新的光彩,这或许是保护和传承非遗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
醴陵釉下五彩国家级大师陈扬龙的传承人:
如何坚守和传承父辈的事业?
“对于是否继承父辈的事业,我们考虑了很久,最终我们决定扛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醴陵釉下五彩国家级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扬龙的传承人申彬如是说。
【坚守】大师的高品质艺术瓷之路
继承陈扬龙的事业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陈扬龙经过50多年的钻研和奋斗,将“薄施淡染”技法成为当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主流风格,他曾经收过300多个徒弟,由于这种技法学徒时间长,艺术设计水平要求高,制作周期久,成本高而烧成率低,很多人便不愿意坚持,有的为降低成本而抄袭模仿或粗制滥造,甚至转而学习其他产区短平快的做法。
陈扬龙大师生前创建了工作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这块沉甸甸的牌子就挂在工作室这栋不显眼的小楼上,目前由长女陈利、儿子陈志峰、儿媳兼弟子申彬坚守,三人坚持传承陈扬龙大师技艺和精神,坚守高品质艺术瓷的道路,以此来发展醴陵瓷窑口的艺术特色。
陈利正在工作室认真画瓷
【转折】工作室2016年才转亏为盈
坚守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大家只认父亲陈扬龙的作品,对于我们的作品则嗤之以鼻。”尤其是在陈扬龙辞世后的几年,工作室一直处在亏损状态,直到2016年,陈利的两件作品《万紫千红》《山花浪漫》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他们的作品才得到业内的认可,工作室从那年开始转亏为盈,“我们也缓了一口气。”申彬说。
这个转折是陈利、申彬等人废寝忘食换来的。申彬说,他们继承父亲技法的同时,在色料、泥釉配制、绘制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使传承技法不断完善,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去年9月22日, “薄施淡染——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除了展出陈扬龙的作品外,还有30件陈利和申彬的作品。
【突破】让精美工艺走进人们生活
由于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精美起点高,多用于国礼赠送和艺术陈列等,陈利和申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醴陵釉下五彩瓷更好地走进生活。摆放在工作室会客厅的《三友灯》便是其进行融合创新的作品之一,该灯呈四方形,灯壁皆为釉下五彩瓷,在灯光的照射下,莹润通透,使用“薄施淡染”技法绘制的图案层次分明、淡雅别致,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
“一盏台灯的灯壁要求瓷胎非常薄才能展现通透之感,因此制作工艺复杂且难度高,实际制作过程中破损几率很高,因此台灯的价值也会比较高。”陈利说。为此,她们尝试与更多非遗产品进行跨界合作。在成都国际非遗节上,陈利与浙江竹编非遗老师合作,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元素融入到竹编之中,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醴陵釉下五彩瓷和“薄施淡染”技法,产品价格也更为亲民,深受年轻人喜欢。
【未来】将跨界与湘绣传承人合作
“为了面向市场,我们目前也在做一些新的改变,当然改变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申彬说,目前“薄施淡染”技法以花木题材为主,下一步他们将尝试山水题材,同时会开发一些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例如小茶杯、小碗碟,并做一些跨界合作,目前已经在跟湘绣传承人合作,产品将在明年六月份推出。
非 遗
非遗传承: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目前,株洲所确立的非遗项目中,多数已近乎“标本”,“蓝印花布印染”“烧架香”“补锅手工技艺”等市级保护项目,都有失传的危险。有技术没传人、有意识没能力、有手艺没新意、有产品没市场……一些非遗传承人只能守着政府补贴,眼见流传了上百年的老手艺难以承续。
株洲非遗商业上的探索一直未停步。去年9月12日,株洲县松西子田园山庄挂牌株洲县“非遗”传承示范基地,10项市级“非遗”项目在此展示,并出售相关非遗产品,走出一条“农家乐+非遗”的路子;去年9月19,株洲启动非遗产品进市场活动,推出韵动非遗商城,探索“互联网+非遗”的线上线下互联互通......
“古老技艺和现代生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键要看能否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市文体广新局副局长谢春利认为,制约非遗商业化的瓶颈主要是规模化的困难,非遗产品多需要手工制作,单件产品往往耗时久、成本高,很难批量生产。
“企业模式在非遗产业化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很有意义。”市文体广新局非遗科主任张汉江说, “我市大多数非遗传承人往往潜心于技艺的研究,对当代市场需求动态、开发方法等几乎一点都不了解,这时候,就需要有能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站出来。”
张汉江说,非遗传承人只负责出手艺,拓展市场、产品营销等则由专业的团队来做,重新设计符合当下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的产品,除了贴近日常审美,非遗产品还可以嫁接到新的领域,比如把陶瓷移到电子产品、家具、汽车等新业态中,让非遗焕发新的生机。
当然,创新开发也有风险。“非遗本身蕴含着许多传统元素,尊重并且传承这些地道的元素,再开发设计,才有价值。”谢春利说,“否则,非遗很可能丢失内核,因为商业化而变得面目全非。”
李映明,男,共产党员,1940年4月出生,今年82岁,湖南省剪纸研究会顾问、株洲市剪纸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会长、株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详细]
【非遗传承】醴陵市文化馆调研非遗项目——醴陵红薯脆片制作技艺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深入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1月20日,醴陵市文化馆一行深入均楚镇均楚...[详细]
“非遗传承,你我同行”。11月29日上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永平非遗传承基地在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开馆。[详细]
扫描二维码 到手机浏览
湖南省株洲市云龙示范区北斗大厦
TEL: 0731 - 28632006
E-mail: service@hunanyundong.com
株洲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授权 Copyright @2015-2023湖南韵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08273-1号 公安网备:430202020000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