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地处武陵山腹地,不仅有绝版自然山水,还有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近年来,张家界积极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以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
数据显示,游客中有56.4%的人观看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艺节目,游客因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在张家界市停留的时间延长了0.5至0.8天。“白天看美景,晚上赏大戏”业已成为张家界新的文化旅游体验消费方式。
改变形象,让非遗变得“高大上”
“非遗融入生活,首要的是非遗要有地位、要有底气,改变以往处在社会边缘、低人一等的形象,让人民群众感到接受它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张家界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介绍,张家界市成立了非遗保护(文化生态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文化事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非遗保护政府规章。设立了市、区县非遗保护中心,全市市级以上传承人96名。市、区县财政都预算了非遗工作专项经费。市博物馆非遗展厅建成开放,大型旅游演艺节目“张家界·魅力湘西”“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获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高位推进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完成湖南(张家界)土家族白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成立了张家界非遗研究保护促进会。非遗在全市人民心目中真正拥有了清晰完整、高大良好的社会形象。
推动旅游,半数以上游客观看过非遗演艺节目
非遗融入生活,重要的是遵循规律,根据项目本身特点,结合社会需求、成本投入、效益回报等因素进行评估,分类施策。土家语、土家哭嫁等语言文学类非遗,已经难以走向日常生活,主要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确保其不消亡。对元宵灯会、土家年、六月六等节庆类非遗,目前作为本土习俗大力弘扬,积极举办活动,吸引各界群众参与。对土家织锦、土家刺绣等技艺类非遗,作为文化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对桑植民歌、茅古斯等表演类非遗,主要通过综艺活动、舞台展演融入生活。
目前,全市10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818项非遗,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传统技艺、民俗等半数以上类别,4成左右的项目得到了利用,进入旅游等相关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张家界旅游演艺市场从萌芽、起步再到成熟发展,年实现旅游产值4亿元。游客中有56.4%的人观看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艺节目,游客因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在张家界市停留的时间延长了0.5至0.8天。
创新研发,土家族刺绣长卷拍得270万元高价
张家界市致力于推动非遗跨界融合,让非遗拥有足够的发育空间,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旅典文化、绣云绣庄等企业,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将非遗与当代消费需求、审美取向、时尚创意等有机结合,大力开展产品研发创新。“乖幺妹”土家织锦成功打入航空、高星级酒店。土家族刺绣传承暨中英双语MV“绣云土家”发布活动上,土家族刺绣长卷“清明上河图”拍得270万元高价。
近日,茶陵县人民政府确定了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谭氏中医正骨》《烧塔》《传统理发》《客家吴家拳术》《谭氏木作木雕》共计五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跃...[详细]
为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丰富广大学生校园生活,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剧团戏曲非遗资源优势,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凿石小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详细]
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圆满成功!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9月9日,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演出活动在茶陵县居然...[详细]
6月25日上午,由渌口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区文化馆、图书馆承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活动在渌口镇漉浦广场举行。[详细]
【活动回顾】线下展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年华易老,技·艺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下展映。[详细]
5月26日,炎帝陵景区“日中为市”景点装扮一新,热闹非凡,众多客家小吃师傅现场制作艾叶米果、姜糖丝、酿豆腐等美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