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韵动株洲>非遗传承>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将进国博
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将进国博

创作中的陈扬龙。

陈扬龙“薄施淡染”技法代表作品《小菖兰》。

陈扬龙“薄施淡染”技法传人陈利(左)、申彬(右)在工作室创作。

记者日前从湖南省文化厅获悉,“薄施淡染——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展”将于9月22日至10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将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扬龙的近80件精品力作。

此次展出是国家博物馆举行的首个醴陵釉下五彩瓷个展。展出作品,皆是以陈扬龙在传统彩绘基础上创造性总结出的新技法——“薄施淡染”为制作工艺,相比于传统厚重风格的醴陵釉下彩瓷,更显清新典雅、莹润通透之美。

醴陵釉下彩国博个展第一人

醴陵享有“瓷城”美誉,陶瓷生产已有两千年历史,是世界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上世纪初,醴陵制瓷业从粗瓷向细瓷发展,开始出现釉下装饰工艺,烧制出来的作品晶莹淡雅,气韵生动,别具风格。

自1909至1915年期间,以吴寿祺为代表的一批老艺术家所创烧的釉下五彩瓷作品,曾先后荣获了武汉劝业会一等金质奖、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意大利博览会最优奖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使醴陵釉下五彩瓷在世界陶瓷界博得了极高荣誉。

建国后,醴陵开始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生产生活用器,并生产国家宴会瓷、国家陈设瓷,国家礼品瓷。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陈友材介绍,此次“薄施淡染——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展”,是国家博物馆举行的首个醴陵釉下五彩瓷个展,无疑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醴陵釉下五彩瓷,感受到它的魅力。

此次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作品,除了陈扬龙的近80件作品,还有20多件出自他的传人——女儿陈利,高级工艺美术师、醴陵釉下彩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儿媳申彬,高级工艺美术师。

薄施淡染 艺如其人

陈扬龙1941年出生于醴陵陶瓷世家,是湖南陶瓷研究所的第一批“十艺徒”之一,师从吴寿祺、宋成仁和林家湖等老艺人,是新中国醴陵高温釉下五彩瓷复兴的实践者和带头人,于2013年去世。

陈扬龙坚持认为艺术应来自生活,他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植物的生长结构和姿态,甚至观察总结植物在不同阶段、不同天气和不同时间的情态及神韵,以“格物”精神去写生。陈扬龙认为,只有做到这样,作品才会有情感和生命力。

陈利自18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技艺。年轻时,在她的眼里,父亲陈扬龙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他常常在一株花前面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一动不动。人家都写意了,他为什么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去写生,我当时跟很多人一样,不理解。”

经过四十余年的工艺研究、原料试验和艺术探索,上世纪90年代,陈扬龙在传统“单线平填”“接色”“点水”“罩色”等彩绘技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总结出“薄施淡染”新技法。

所谓“薄施淡染”,就是在原来釉下色料中加大水的成分,着色时颜色随水沁进坯胎,通过浓淡的反复操作,少则二、三次,多则七、八次,甚至十余次,将釉下色料沁入到坯胎里,与泥料溶为一体。

因此,这种技法绘制的图案,层次更为丰富,色彩更加润泽。区别于传统醴陵瓷厚重的装饰风格,“薄施淡染”的作品呈现出莹润通透、清新淡雅的视觉效果,像玉一样。在世时,陈扬龙毫无保留地授艺于三百多名学生,使“薄施淡染”技法在醴陵瓷区大面积推广,成为当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主流风格。

生前,陈扬龙将自己用毕生精力感悟到的技艺精髓总结出一句话,如今悬挂在株洲醴陵一栋老旧而不起眼的三层小楼——醴陵陈扬龙釉下五彩瓷艺术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进门处:“薄施淡染,推陈出新;造物忌巧,待人以诚。”这句话成了陈家的家训,更是艺术中心的年轻学徒们铭记于脑海的师训。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286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