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韵动株洲>非遗传承>渌江龙舟赛(市级)
渌江龙舟赛(市级)

渌江龙舟赛.jpg

 

龙舟赛,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而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株洲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县域地形为丘陵地貌,全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1389毫米,降水量21亿立方米,湘渌两江年容水流量533亿立方米,人均11.7立方米。湘江、渌江株洲县境内流程分别达60公里和12公里,两江的航运条件均较优越,尤其是湘江航运纵贯南北,湘江水运可朝江上至衡阳、零陵,顺江而下直达长沙、岳阳入长江。沿湘江、渌江两岸的渌口镇、南阳桥乡、仙井乡、洲坪乡、淦田镇、王十万乡、堂市乡、朱亭镇等乡镇一直沿袭着传统的龙舟赛,两岸村庄人家,几乎家家都有参与划龙舟。

 

株洲县龙舟赛大多为民间自发组织集资筹款,每年端午节前组织人员排练,在端午节之日,与沿江两岸相邻村镇的群众进行划龙舟比赛,各村组织群众观看比赛,观众成千上万,阵容之大,气氛浓烈。赢方奖励包子、粽子、黄瓜之类,自娱自乐,这种民间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株洲县龙舟赛活跃几年后曾一度中断,文化大革命中,以“四旧”为由,予以禁止,至1983年才开始恢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年轻力壮的人大多外出打工,划龙舟的人越来越少,民间自发组织的龙舟活动已为数不多。

    

民间传统的龙舟活动虽受到一些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但株洲县的竞技龙舟却有着良好的基础,历年来在全国都声名显赫,曾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株洲县组建男女龙舟队,多次代表株洲市参加湖南省龙舟赛中荣获冠军,在全国的龙舟比赛中也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自2000年至2011年,株洲县龙舟队代表株洲、湖南先后参加了国内22场赛事,取得15金,20银,25铜的优异成绩,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A级龙舟队。

 

2004年成立了株洲县龙舟协会,2006年县龙舟协会被省体育局评为全国第三届体育大会突出贡献先进单位,2008年株洲县被列为湖南省3个A级龙舟训练基地之一。

 

株洲县“渌江龙舟赛”有和其他地方的龙舟赛体现着共同的特点是:民族性、竞技性与娱乐性和观赏性。

 

株洲县龙舟赛有4个方面的要素要求,其中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就是祭祀仪式。其“四要素”:

 

一是自制传统龙舟。龙舟一般船长19米,宽1.5米,共16个船舱,可坐40人,其中:32个划手,3个鼓手,3个舵手,1个旗手,一个锣手。旗手在船首,鼓手在船中间位置,舵手在船尾,锣手和鼓手面对面站在7-8舱位置。

 

二是服装。龙舟赛服装要求统一,正规比赛以红、黄等鲜艳颜色背心为主,动作要求整齐统一,传统龙舟赛穿土布背心或打赤膊。

 

三是动作及表演形式。划龙舟有坐式、跪式、立式三种形式,传统的龙舟赛以站式为主,有时坐式、站式并用,鼓手、舵手相互配合,以喊口令、击鼓、跺脚等动作提示,所有队员统一用力,比赛一般为半个小时划10公里水路,按顺水划船速度为4至5米每秒。

 

其四,“渌江龙舟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集中体现在每年端午节当天上午8:00举行的隆重的祭祀仪式。仪式分为祭祖、请龙、出龙、龙回头、比赛、回龙六个程序,身着礼服的主持人宣读内容。“祭祖”就是拜祭祖先。要设香案、摆“三牲”:鸡、肉、鱼为祭祀食品,放置香案上,放铳三响,由祭司诵祭词,祝福乡村风调雨顺、人们安居乐业。“请龙”就是由4名队员抬出龙头,用彩绸装扮,放置香案上,鸣炮,由队员拜祭。“出龙”,就是由20名划龙舟队员抬龙舟下水,4名队员抬出龙头、龙尾;在主持人祭语中安放好龙头、龙尾,并鸣炮,全体叩首。“龙回头”就是龙舟下水后,全体队员划龙舟绕水面一周,对观众以示礼节。然后就可以进行比赛了,龙舟赛结束后还要举行“回龙” 仪式,将龙头、龙舟、龙尾上岸收藏保管好。

 

株洲县渌江龙舟赛是一项集体竞技项目,参与面广,在历经多年的龙舟赛众多的参与者中,最具影响的几位代表性传承人:第一代:张德兵,95岁(已故),南阳桥乡竹基村村民;第二代:涂政轩,73岁(建在),南阳桥乡竹基村村民;第三代:孙远来,59岁(建在),现任竹基村村委会主任。

    

为了更好的发挥“渌江龙舟赛”在传承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娱乐健身的作用,保护好我们祖先和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2010年,株洲县已将“渌江龙舟赛”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市级和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286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