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刀河刀剪制作技艺传承人吴干军在进行刀剪制作加工。
吴干军在调整剪刀的开合。哪把剪刀开合起来不顺,他一下就能找到症结,在这个部位或是那个部位敲几下,剪刀再开合起来就轻松自如多了。
“泥浆伴水喷满身,整日机声伴耳鸣,水雾伴砂红星闪,满脸灰尘像包公。”
这首反映刀剪手工制作环境之艰苦的打油诗,出自捞刀河刀剪制作技艺传承人吴干军。那时候他22岁,已在长沙市捞刀河刀剪厂工作六年。因未完成一天磨完370把剪刀的工作量,他被扣了工资,愤愤不平,顺口编出了这首打油诗。
“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非常感激那时对我们要求严格的师傅。”吴干军说,正是当一线工人时的磨炼,才让他熟练系统地掌握了捞刀河刀剪制作技艺。2016年,国营捞刀河刀剪厂倒闭,吴干军下岗。现在,他是“唯一捞刀河刀剪制作技艺传承发展中心”的负责人,今年入选长沙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吴干军和妻子所开的捞刀河刀剪门市部的销售柜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手工刀剪,价格从几十块钱到几百不等。前不久,一位顾客拿着一把捞刀河菜刀上门,让吴干军帮忙换一下坏掉的刀把。一问,才知这把菜刀是这个顾客30年前结婚时买的。“刀把坏了却舍不得丢,拿来换个新把。”
捞刀河刀剪,与北京的王麻子、杭州的张小泉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牌刀剪。2016年,捞刀河刀剪制作技艺被定为湖南省人民政府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项目。
“捞刀河刀剪制作技艺,讲究钢火旺盛,这样才能钢铁分明。”吴干军介绍,剪刀制作的要求是刃口平直锋利,开合轻松平稳,剪尖齐整,把环相称,能剪棉、毛、丝、麻、绸、布、树枝、白铁等各种柔软或较硬的物料,且剪绸要不带丝。
捞刀河菜刀制作技艺,讲究的则是刀叶平整周正,刀背前窄后宽,一根葱形,刀口呈鱼肚形,刀背厚刀口薄,刀把光滑端正。菜刀能前切后砍,硬度均匀,能达到不崩不卷,切肉过筋,切姜不留丝的要求。
吴干军介绍,捞刀河剪刀和菜刀制作各有20和34道工序。但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选料和淬火。淬火也就是“热处理”,这是改变内部金相组织结构密度的关键环节。“淬火时烧到什么温度再淬,技艺纯熟的匠人应该能凭经验用肉眼从颜色辨别出来。”吴干军说,刀的韧度和硬度,最终都是靠淬火达成的。
在他看来,机械生产的刀剪和手工制作的刀剪,最大的区别就是深加工与未深加工,“就像米饭和大米的区别。”他表示,机械生产的刀剪,韧性不高,容易缺口。吴干军介绍,纯手工制作,一天两个人合作,最多只能打六把菜刀。
“锤声铿锵震耳鸣,炉火炼就匠人魂,铁水飞溅红似火,刀剪技艺代传承……”这是吴干军创作的另一首打油诗。“什么叫传统制作技艺,就是我现在完全不借助电,也成做出一把菜刀、一把剪刀来。”吴干军说。
然而,正因为这种生产环境的艰苦,愿意学习这一传统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对此吴干军有些忧心。不过,他觉得传承的最终出路还是要产业化、市场化:“走两条路,一条纯手工制作的高端产品路线,让识货的人,爱收藏的人去买。一条大众化路线,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引入机械生产的工序,提升产量,提升匠人的经济待遇。”
近日,茶陵县人民政府确定了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谭氏中医正骨》《烧塔》《传统理发》《客家吴家拳术》《谭氏木作木雕》共计五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跃...[详细]
为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丰富广大学生校园生活,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剧团戏曲非遗资源优势,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凿石小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详细]
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圆满成功!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9月9日,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演出活动在茶陵县居然...[详细]
6月25日上午,由渌口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区文化馆、图书馆承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活动在渌口镇漉浦广场举行。[详细]
【活动回顾】线下展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年华易老,技·艺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下展映。[详细]
5月26日,炎帝陵景区“日中为市”景点装扮一新,热闹非凡,众多客家小吃师傅现场制作艾叶米果、姜糖丝、酿豆腐等美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