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韵动株洲>非遗传承>烧架香(市级)
烧架香(市级)

烧架香.jpg

 

烧架香又称烧天香,是古人祭天的一种形式。《礼记•祭法》有记载:“燔柴于泰坛,祭天也。”这种源于远古时期先民祭天的形式,至今仍盛行于茶陵县虎踞镇等地区,是当地群众祈福的一种民间庙会活动。数百年来,唱章“烧架香”代代相传,具有丰厚的民族信仰文化积淀,故繁衍至今。

 

虎踞镇地处于罗霄山脉西麓,茶陵县北面,与攸县接壤,是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域。境内寺庙文化丰富,合湖村、双芫村、乔下村、高迎村、低车村、茶干村等分别都有观音寺、三神殿、土王庙、石公庙;其他各村里也都有土王庙,是民间信仰盛行的地方之一。自古以来各地的民众都是自行筹资唱章,左倾年代很多地方的寺庙都被毁损,停止了数十年的唱章活动,“烧架香”活动相应停止。1988年以后,各村的寺庙陆续在当地信士们的自筹资金、投工投劳下得以复修,唱章“烧架香”习俗重新盛行,并遍布全镇及攸县相邻的几个乡镇。

 

烧架香缘于何年,架香为何设计如宝塔般的形状,已无法考证。据茶陵县虎踞镇一份谭氏族谱记载,该家族“烧架香”活动的第一代传人叫谭腊苟,是虎踞镇合湖村人,距今已有130余年,现已传承至第五代传人谭雪雷手中。传承人每年都要牵头组织村民烧架香,向上天祈祷年岁吉祥,家庭幸福平安。

 

烧架香是各寺庙唱章中的一坛法事,即其中的一个环节。唱章是一个寺庙在本地域广大信士中抽签定下来的负责人,称几号香手。即1号香手和最末一位香手,负责组织下届唱章的全部活动,各香手自发筹资数万元的资金用于唱章所有开支。唱章一般唱五至七天,最长可唱十一至十五天,人员7-9人,法事每天约5坛左右。

在烧架香前5天,架香师傅用准备好的五色纸、香烛、钱纸等做一坛祈福的小法事,寓意为告诉鬼神他要在此地架架香,请鬼神让道,并庇佑架架香顺利进行。架架香有三角形和四方形两种架法,首先要用三块或四块红砖(根据形状而定)垫做架香基脚,砖底放上盐、茶、米、谷、豆,用于避邪镇妖。接着采用生杂数:枫树,檀数、腊数、柏树、梓树等5种树木层层累加而成,无绳索捆绑,寓意为 “五谷丰登”。 架香基脚约长5.5尺,高3丈3尺,越往上越窄,共需近4立方米的木材。靠地面的材料大、粗,最后架成一座三角或四角尖塔。烧架香时,专职“点香手”爬上顶端点燃架香,从上往下烧。

民间传说架香要有一定功夫才能烧燃,因为这五种树木干了都很难烧燃,何况架香采用的全是生树枝,而且架香师傅还要根据祈福者的要求准确掌握它燃烧的时间,更加大了烧架香的难度。根据祈福者的要求,架香燃烧的时间一般是一天一夜或三天三夜,如果烧架香的时间早于规定的时间或超过规定的时间,表明本次烧架香失败,烧架香的师傅就不能得到工钱,这是广大信士衡量架香师傅功夫到没到家的标准。

待唱章第5天早晨7点钟开始烧架香。烧架香前须设祭坛、香案、准备祭品,由道士身穿法衣在香案前做一坛近半个小时法事,道士首先宣读告文,即告天文书,念完后焚烧告文,这时鼓乐喧天,所有信仰人士每人手持一根点燃的香,个个伏地面向架香磕头朝拜。

法事做完后,由一名专业艺人即香手,脚穿一双新布鞋,头上系着红头巾,手捧一把万民伞,带着老百姓的祈福心愿,爬上架香顶端,点燃架香,从上往下烧,架香点燃后,香客们磕头朝拜,鸣放花炮,敲打锣鼓。架香燃烧后的灰烬,老百姓会拿回家放在神龛上避邪保平安或者喂家畜,传说家畜因此也会快速成长。

烧架香是集工艺、音乐、祭祀、宗教信仰于一体的民间文化,由老百姓自发组成,一年一小烧,三年一大烧,其目的是广大信仰者向上苍祈祷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家庭平安、人寿年丰,驱除邪魔瘟疫,寄托希望的独特信仰文化。

烧架香属传统民间信仰,它以宗教信仰为核心,以福利社稷、日月、山川等自然崇拜为羽翼,以其它多种鬼神崇拜为补充,慰藉着人们的心灵。历经数百年的民间传承,形式不变,内核相承,一架清香寄托着广大信士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具有历史、民俗宗教研究价值,同时也是茶陵寺庙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茶陵县的寺庙文化有着重要历史意义。2010年,经专家论证,株洲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目前,年轻人因忙于生计,都外出打工,不愿学习这些民间技艺,烧架香工艺濒临消失。因此茶陵县文化馆和茶陵县虎踞镇政府为抢救性保护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承担了保护和挖掘“烧架香”的传承人、曲调及文字工作,并利用募捐和政府拨款给民间艺人适当的生活补贴,每年十月份组织开展一次“烧架香”活动,以便传承百年传统习俗。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286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