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焙鱼,咱湖南人都很熟悉了,就上一撮豆豉辣椒,或炒或蒸都很下饭。但火焙鱼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您说得上来吗?湘乡的这位万师傅就说得出,而且很确切——一百二十多年前、他的曾曾祖父那一辈。
鱼皮金黄,鱼肉半透明,撕成一条条的,还是嫩嫩的水色。这些火焙鱼,都是这位万师傅做的。
所有的鱼都是水府水库捞上来的野生刁子鱼,剖开后肚子里不见一丝黑膜,趁着新鲜马上开始腌制。
腌制需要三天的时间,而后便进入了万师傅最看重的环节。
晾干蒸熟再烘干,又需要五六天的时间,鱼块已经缩水到了之前的三分之二,半透明的鱼肉紧实弹牙,闻着一股清香。
从鲜鱼到火焙鱼,十天半个月就这么过去了。到底好不好吃呢?
万师傅制作火焙鱼,最看重清洗,其实是因为选材和熏制的环节已经有了五代人的积累,熏制材料的配比保密,连记者也不告诉,至于选材,只能是当地出产的刁子鱼,以前是涟水,现在是水府水库。但就是这传承了百年的手工艺,却在五年多前差点断绝。
这条小渔船是万师傅的,和百年前没有太多区别。他说,自家的火焙鱼,也是在船上发明的。
意外发现的渔家菜很快传开,百年后涟水河畔几乎家家都会做,但万师傅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了离开。
类水是指一般工业用水。从2011年起,湘乡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将十万口网箱、近四百个拦库全部拆除,并清退了库区周边的污染产业。水质变好了,鱼也恢复了鲜美。但大家都吸取了教训,不再一窝蜂的养殖。
打鱼的收入翻了四五倍,却只是这一家人现在的副业。
如今刘冬娥早已不再做火焙鱼,省下时间和精力专心自己的农家乐。但是那一条条火焙鱼的味道,始终忘不了。
像刘冬娥一家一样,将捕鱼和火焙鱼加工全都交给万望林的,在当地还有一百多户。
近日,茶陵县人民政府确定了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谭氏中医正骨》《烧塔》《传统理发》《客家吴家拳术》《谭氏木作木雕》共计五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跃...[详细]
为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丰富广大学生校园生活,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剧团戏曲非遗资源优势,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凿石小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详细]
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圆满成功!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9月9日,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演出活动在茶陵县居然...[详细]
6月25日上午,由渌口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区文化馆、图书馆承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活动在渌口镇漉浦广场举行。[详细]
【活动回顾】线下展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年华易老,技·艺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下展映。[详细]
5月26日,炎帝陵景区“日中为市”景点装扮一新,热闹非凡,众多客家小吃师傅现场制作艾叶米果、姜糖丝、酿豆腐等美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