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华生活在江华大圩镇文明村,离县城87公里。赵明华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舞的第二代传人,今年74岁了,十六年前病休在家。
1981年,赵明华开始跟着瑶族长鼓舞第一代传人李根甫学习长鼓舞的72套打法。2007年11月,李根甫病逝了,赵明华继承了李根甫的衣钵,成为瑶族长鼓舞第二代传人。
1986年,在郴州举行的一次瑶族文化节上,赵明华与李根甫同台演出,他们熟稔的技艺吸引了台下的中外客人。一位美国朋友当场要出2万美元买下他们打的那对长鼓,但他们没有卖。赵明华说,李根甫没有卖掉的那对长鼓是村里李宜良的,尽管后来他穷困潦倒,但他也没有动员李宜良卖掉那对长鼓。在李宜良家里,82岁的李宜良告诉我们,这对长鼓是他爷爷留下的,据说是从瑶族发祥地千家峒里带来的。老人为了保护这对长鼓,在破四旧的岁月里冒着生命危险,他把鼓藏在楼上一堆乱七八糟的豆萁里,挨了许多批斗,但他始终没有说出长鼓的下落。长鼓已经斑驳陈旧了,被蛀虫蛀蚀了大部分,上面布满了虫眼。
看着这一对长鼓,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段沧桑而悠远的瑶族史。瑶族人民有着迁徙的苦难经历,而为了纪念祖先,瑶族后裔跳起长鼓舞时,已经把一个民族的苦难和坎坷演绎成了一个民族自信和向上的欢乐场境。一个民族的精神永远昂扬在这个民族的生活里,靠着种植苞谷、打猎为生,迁徙在南岭中游耕的民族告别了刀耕火种,饱含了民族的信仰和追求,传承了长鼓舞。长鼓舞是瑶族人民的灵感渊源,浸润了最经典的瑶族文化元素,是瑶族文化的瑰宝。赵明华说:“传承长鼓舞很不容易,别人不理解,不愿学。但我要求自己的家人一定要学,不管有没有钱,都要学好。我不富有,我也不是靠这个生活,但是这是我们民族的根,我不会因为名声或金钱多寡而看重或放弃长鼓舞的。我同时还收集了2000多条原生态的瑶歌。只要为了传承长鼓舞,不管我花费了多少精力和时间,我都没有怨言。”赵明华要求和鼓励自己的两个儿子赵望生、赵能文学习长鼓舞,并且让两个孙子赵显波、赵显涛都加入学习。赵望生一边教书一边跟着父亲学习瑶歌的唱法和练习长鼓舞,小儿子赵能文是长鼓舞的唢呐手。我们几次在长鼓舞演出中都看到赵家三代人同台演出。
赵明华还说,长鼓舞七十二套动作中,砌房、庆丰收、拜寿、庆新年几项内容中有大小莲花、打野羊、置天置地、冬装、架鼓、斛鼓、雪花盖顶等基本动作,还有换位动作,打法有“文打”和“武打”,样式有高桩、矮桩。这次,他和小儿子赵能文即兴表演了桌上双人长鼓舞。是的,每一次山外客人来欣赏赵明华的演出,他都从不敷衍,传承长鼓舞,是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瑶族文化的保护,这一点在赵明华心中永远都摆在第一位。
赵明华动情地说,瑶族长鼓舞有着对瑶族祖先的祭祀和虔诚,所以在长鼓舞表演中要先拜盘王,然后再拜天地,拜四方,拜客人,拜鼓等等。赵明华潜心传承长鼓舞,更注重了传授技艺。他领舞的长鼓舞绽放着原生态文化底蕴,散发出一种淳朴的民俗风情。文明村还贫困,青壮年劳力要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要读书,要鼓励人学习长鼓舞和瑶歌,已经很艰难了。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鼓舞理应引起人们的重视。赵明华担心自己年事已高,精力不充沛的情况下,还会有多少人跟着自己学习。现在的情况是,要来一场原生态的长鼓舞表演,事先不召集人,恐怕连班子都凑不齐。
但不管怎样,赵明华依然在长鼓舞的情结里走着,尽管他会走得很沉重,但他的心里一直是透亮的。
近日,茶陵县人民政府确定了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谭氏中医正骨》《烧塔》《传统理发》《客家吴家拳术》《谭氏木作木雕》共计五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跃...[详细]
为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丰富广大学生校园生活,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剧团戏曲非遗资源优势,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凿石小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详细]
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圆满成功!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9月9日,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演出活动在茶陵县居然...[详细]
6月25日上午,由渌口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区文化馆、图书馆承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活动在渌口镇漉浦广场举行。[详细]
【活动回顾】线下展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年华易老,技·艺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下展映。[详细]
5月26日,炎帝陵景区“日中为市”景点装扮一新,热闹非凡,众多客家小吃师傅现场制作艾叶米果、姜糖丝、酿豆腐等美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