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望城,北连洞庭,南毗岳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些传统文化、技艺代代相传,铜官陶瓷开釉下多彩之先河,丁字湾“麻石铺天下”,白箬铺享有“剪纸之乡”的美誉,新康的花鼓戏传遍十里八乡,望城的“影子戏”多次走出国门演出……一件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穿越历史长河,融入望城的骨血,成为湖湘文化的灵魂。
伴随着这些“非遗”项目,望城涌现出一大批“非遗”传承人以及老艺人、老匠人,比如泥人刘第三代传人刘坤庭、“十大神剪”之一秦石蛟、终身为发扬皮影戏而奔走的朱国强,等等。他们将这些传统文化、技艺视作自己的生命,尽自己所能悉心呵护、努力传播,只希望这民族文化的精粹能够延续下去。
姚建刚,一个地地道道的望城人,对望城的“非遗”及传承人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尝试走进他们的生活,去挖掘他们的故事。
皮影戏演绎的人生
听老朱讲行话,如同听天书。好不容易捡了几个词,什么羊毫子(笔)、办公子(桌子)、圣贤子(书)、麻众(人)、阳麻众(男人)、阴麻众(女人)。老朱说,唱皮影戏的人,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语言,皮影戏人可以用这套语言拉家常、讲故事、论长短。我不敢相信这套语言有这么强的表达能力,便顺口讲了几句话要老朱翻译。“我爱皮影戏”,老朱讲出来便是“老驴喜会影湾子”;“那女的戴的那只手表好漂亮”,老朱翻译为“那阴麻众的操子上稍孤丁几巧的江西佬”。老朱讲,唱皮影戏的人,不仅有自己的语言,还有自己的曲谱。皮影戏的曲谱叫“工尺(读车音)谱”。整个曲子没有一个音符,也没有一个阿拉伯数字的简谱,全部用“工”、“尺”标志。老朱唱起这些谱子来,还真有模有样,音韵丰富,节奏鲜明,韵味十足。“现在的望城,能讲这种语言,能识这种乐谱的只五六人了”,老朱不无担忧地说。
老朱名叫朱国强,今年五十多岁,靖港古镇人,是朱氏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老朱身材不高,长得非常结实,国字型的脸让人一眼就能瞧出几分正气;天生有点黑的肤色,再抹上一层历经岁月沧桑后留下的古铜,就如同他的皮影剧偶一样透露出历史的沉淀;老朱浓眉大眼,看似平静的眼波下暗藏着锐利如鹰的眼神;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最富特色的还是老朱的那张嘴,宽阔且肉实,非常吻合古镇人“嘴大吃四方”的长相。确实,老朱就是靠这张嘴讨生活,一张嘴唱遍了大江南北。
老朱十五岁随父学艺,父亲给他取了个艺名叫重亮。我问老朱“重亮”是什么意思?老朱憨厚地笑一笑,大概也讲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我说,明朝开国皇亮朱元璋又叫朱重八,你叫朱重亮,是不是想攀亲戚呀!老朱仍只是笑一笑,只是笑容有些尴尬,有些忧伤。
老朱兄弟六人,老朱最小,五个兄长都没有爱上父亲这门手艺,父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朱身上。但不幸的是,老朱从父学艺仅三年多,父亲就因病去世了。父亲走之前的那几天,老朱至今仍历历在目。那几天,父亲的精神有些好转,便硬撑着从床上爬起来,搬了一把睡椅半躺在他放皮影剧偶的工作间。他用微弱的目光反复打量着每一件皮偶,特别是那一套《封神传》的皮偶是他亲手做的,他特别喜爱。他要老朱把这些皮偶一个一个拿给他看,他用那早已干瘪的手轻轻地抹去上面的灰尘,干瘦的脸上滚出了几滴浑浊的眼泪。那时候,电影、电视悄然兴起,皮影戏已开始走下坡路了,看的人越来越少,有些剧偶因长期不用而落满了灰尘,父亲心中充满了忧虑。那几天,父亲就这样守在他的皮影剧间,没说一句话,家里人去看他,他也只是虚弱地摆摆手,继续呆滞地望着他的皮影剧偶。到了走的那天,父亲把老朱叫到跟前,郑重地说:“孩子,爸给你取个艺名吧,叫‘重亮’”。父亲没有解释这名字的含义,傍晚时分,老朱的父亲就走了。我没想到“重亮”的艺名来得这么悲切和凄凉。我开始为自己刚才的玩笑而脸红。“重亮”“重亮”不就是重新燃起希望吗?老一辈艺人把手艺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让他的生命最终定格在皮影剧中。他唯一留下的遗言就是“重亮”,简单的两字,却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他唯一的遗愿。
父亲对老朱的影响是用生命佐证的,老朱一辈子都不能忘,也不敢忘。几十年来,为了父亲的嘱托,老朱坚定地走上了父亲那条没有走完的路。
皮影艺术讲究吹、拉、弹、唱、雕、凿、写、画,“八项全能”是每一个皮影艺人孜孜不倦的追求,老朱就是典型的“八项全能”。老朱是一个极具表演天赋和表演激情的人,三尺投影屏幕,一套锣鼓叮当,数张皮影剧偶,老朱就能闹腾出一个大千世界。老朱的唢呐如咽如泣,婉转回旋,忽高忽低,忽轻忽重,轻吟如细雨绵绵,奔放如鸣泉飞溅,只听得人荡气回肠,百感交集;老朱的弦子,无论是京胡二胡,弦声起处,恰似鸟和蝉鸣,时而幽谷空吟,如丝如诉,时而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起彼伏,呜咽悠长;老朱的唱腔富有磁性,极具变化,有大山之粗犷,更兼湘水之婉约,清如流水击石,清泉入口,水润深沁,清明婉扬,重如高山坠石,闷雷惊雨,滚滚浊流,咆哮山间,让人不自主的被牵引,生不出丝毫的抗拒;老朱的皮影剧偶,自己设计,自己画,自己雕凿,个个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现在老朱已制作收藏了一千多个皮影剧偶,主要是他爷爷、父亲遗留下的和这几十年来老朱精心制作的,老朱还保留和创作了皮影剧本200多个,100多万字。与他的爷爷、父亲一样,这些都是他的传家宝、命根子。
老朱有一个梦想,希望能举办一次皮影戏全国巡演。我问老朱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时,老朱的回答有点无奈,但仍充满自信。老朱说:“当大家没有走进皮影戏时,皮影戏就要走进大家”。望城皮影戏是全国皮影戏中的重要一支,“浏阳的鞭子,河西的班子”在明末清初就已负盛名,至今仍是长沙坊间流传的一句俗语。“河西的班子”就是指望城一带的皮影戏班子。这些年来,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皮影戏已渐渐淡出了群众生活。“既然不能邀请全国人民来望城看戏,望城的皮影戏就要送到全国人民的家门口”!好大的口气,老朱的想法让我惊讶,更让我振奋。一个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艺术传承人究竟有着怎样博大的心怀呀!我不禁在心中为老朱竖起了大拇指,点了一百个赞。
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老朱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每天,老朱开门三件事,做皮影道具,创作皮影剧本,演皮影戏。由于皮影戏日渐衰落,老朱又没有其他收入,老朱收入微薄,有时连生活都成了问题。家里人都劝老朱别太执着,毕竟活着最重要。但老朱倔强地认为,皮影戏不能断在自己手中,必须一代一代传下去。正是这种犟劲,硬撑着老朱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艰难地演绎着皮影戏的人生。然而,老朱的执着并没有说服所有的家人。八年前,老朱的妻子终于受不了老朱的犟劲和家徒四壁、入不敷出的家境而与老朱断然离婚,离家出走了。由于收入低,老朱的许多同行都逐步转做了其他。原来演一场戏至少要四五个人,现在只剩下老朱一人了,怎么办?老朱冥思苦想了好几天,最后终于创造了一种一人独打独唱的演出模式。为迎合更多的年轻人,老朱一改长期以来,皮影戏只演传统剧目的习惯,创作了《东郭先生与狼》、《小蝌蚪找妈妈》等大家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剧目。为筹集全国巡演经费,2016年6月,老朱在长沙太平街古戏台举行全国巡演筹款演出。老朱是个很爱面子的人,因担心观众误认为自己在乞讨,老朱在演出现场立了一块牌子,“老朱有个梦:把皮影戏唱到全国,打赏者回馈槟榔一包”。旁边就是一个打赏箱和一篮子槟榔。老朱演得很认真,看的人也很多,特别是老朱改编的现代剧目,赢得了阵阵喝彩。但遗憾的是,老朱在太平街演了三天,三天演出,除去硬性成本,老朱仅筹到20元。老朱的筹资演出被微信、微博传播后感动了广大网民。湖南高校36名女生身着民国学生装,手捧红色爱心箱,义卖槟榔为老朱筹资捐款。每每谈起这些,老朱是既感动又欣慰。记得第一次和他聊起时,他泪流满面,不无激动地说:“从这群学生身上,我感到皮影戏不能丢,不敢丢,也不会丢”。
两个月后,老朱的全国巡演梦终于得以实现,在社会各届的关心与支持下,“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皮影戏全国巡演终于拉开帷幕。老朱带着他的全部行当和一批亲手改编的剧目踏上了全国巡演的征程。巡演从韶山出发,途经长沙、井岗山、武汉、南京,最后到达北京,演出近百场,场场爆满。特别是老朱新编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等剧目受到观众的热棒和喜爱。那一段时间,是老朱最忙的日子,也是老朱笑得最开心的日子。
近日,茶陵县人民政府确定了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谭氏中医正骨》《烧塔》《传统理发》《客家吴家拳术》《谭氏木作木雕》共计五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跃...[详细]
为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丰富广大学生校园生活,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剧团戏曲非遗资源优势,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凿石小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详细]
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圆满成功!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9月9日,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演出活动在茶陵县居然...[详细]
6月25日上午,由渌口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区文化馆、图书馆承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活动在渌口镇漉浦广场举行。[详细]
【活动回顾】线下展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年华易老,技·艺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下展映。[详细]
5月26日,炎帝陵景区“日中为市”景点装扮一新,热闹非凡,众多客家小吃师傅现场制作艾叶米果、姜糖丝、酿豆腐等美食[详细]